“湖北银行怎么样?”这个问题,其实挺不好直接回答的,因为它牵涉到太多方面,而且每个人的关注点都不一样。有人关心存款利率,有人关心贷款好不好批,还有人就想知道网点多不多,服务态度咋样。就像我们在做业务的时候,不能一句“这个客户好不好搞”就定性,得具体分析。
首先得说,湖北银行作为一家区域性银行,它深耕湖北本土市场的时间不短了。从业务范围来看,它覆盖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,还有一些中间业务,比如代付、代收、托管等等。过去几年,商业银行都在往综合化经营方向走,湖北银行也在这条路上。我们接触到的信息,包括它的一些年报,或者公开的一些业务推介,都能看出它在努力拓展产品线,不光是服务个人客户,对公业务也是重点。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这一块,很多城商行、农商行都在发力,湖北银行自然也不会例外。
但说实话,区域性银行跟全国性大银行比,在网点覆盖、品牌影响力上肯定是有差距的。你想想,动辄全国几千个网点,几十万员工,这是湖北银行短时间里很难追赶的。所以,它的市场定位就显得比较微妙。一方面要服务好本地,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;另一方面,又要考虑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不能只做“小而美”,还得有竞争力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合作的一个湖北本地企业,急需一笔周转资金。当时问了几家银行,有的流程特别慢,有的对他们这种规模的企业不太感兴趣。最后找到湖北银行,虽然也需要走一系列流程,但相对来说,还是比较积极的。那个客户经理也比较懂行,知道企业在哪个环节上可能遇到麻烦,提前跟我们沟通。最终这笔款项是批下来了,对客户来说,可以说是雪中送炭。
服务这块,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。我个人的感受是,基层网点的服务水平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点经理的管理和员工的培训。我们接触过的湖北银行的几个网点,有一次去办业务,大堂经理挺热情,引导很到位。但也有遇到过,可能客户确实多,或者新来的员工不太熟练,等待时间稍长,或者解答问题不够专业的情况。
网上关于湖北银行的评价,也会看到一些抱怨,比如排队时间长、tel打不通之类的。这些现象,其实在很多银行都存在,尤其是在业务高峰期。关键在于银行能不能持续投入资源去改进。我们作为业务伙伴,会更关注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。比如说,我们在对接过程中,如果能有个稳定的contact人,问题能被及时反馈和解决,那整体体验就会好很多。
还有一点,就是对公业务的线上化程度。现在很多业务都可以on-line上操作,比如企业网银。湖北银行在这方面的投入怎么样,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日常的协作效率。我看它最近的宣传,也在强调数字化转型,这肯定是好事。如果能把线上的服务做得更顺畅、更便捷,那会大大提升用户体验。
关于产品创新,我觉着湖北银行一直在努力。比如,针对小微企业,可能会有一些定制化的贷款产品,或者供应链金融的尝试。但能不能真正做出爆款,或者说满足市场细分需求的产品,这需要持续的研发和市场验证。有时候,银行的产品会比较稳健,这意味着风险控制做得比较好,但另一方面,可能在一些前沿的、创新性的金融需求上,响应会稍微慢一些。
风险控制这方面,银行的核心能力就在这里。湖北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,它对本地经济的了解是优势,但同时也意味着,它可能更容易受到区域经济波动的影响。所以,我们在评估一家银行的时候,除了看它的业务发展,也会关注它的资产质量、不良贷款率、拨备覆盖率等指标。这些数据,虽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,但能给我们一个初步的判断。
我记得之前有个客户,我们帮他对接了一个湖北银行的贷款项目。当时项目本身有一些不确定性,风险点比较突出。湖北银行在那边的信贷团队,做了相当深入的尽职调查,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,帮助客户梳理风险。虽然最后项目因为其他原因没能落地,但这个过程让我觉得,湖北银行在风险把控方面,还是比较审慎和专业的。
总的来说,跟湖北银行打交道,我个人感觉是,它是一家在努力求变、同时也保留了传统银行审慎特质的金融机构。它不像一些股份制银行那样激进,也不像国有大行那样包罗万象。它更像是扎根在湖北这片土地上,服务本地经济,同时也在不断学习和吸收外界的经验。
如果你是湖北本地的企业,或者在湖北有业务需求,找湖北银行合作,还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。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,它的本地化优势可能会带来更灵活的信贷支持和更贴近的服务。但同时,也要对它可能存在的网点覆盖、服务效率等方面的不足有所准备,并且提前做好沟通。
未来,我对湖北银行的期待,是它能在数字化转型上取得更大突破,让线上服务更智能化、便捷化。同时,也希望它能在产品创新上,特别是针对新经济、新业态的金融需求,能有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出现。毕竟,金融服务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,银行的进步,也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活力。
上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