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会出现可转债?聊聊这玩意儿的来龙去脉

理财问答 (2) 4小时前

为什么会出现可转债?聊聊这玩意儿的来龙去脉_https://cj001.lansai.wang_理财问答_第1张

说起可转债,市场上争议不少,但你真要问“为什么会出现它?”,很多人可能就说不清了,只知道它能涨能跌,还能转股,好像是给股票加了个“保险”。但其实,可转债这东西,诞生的逻辑,远不止“保险”这么简单。在我看来,它更多的是一种金融工具的演进,解决一些特定场景下的融资和投资难题。

融资端的需求:传统融资的局限

你想想,一家公司要融资,最直接的就是发股票或者发债券。发股票,股权稀释得厉害,控制权容易旁落,对创始人来说,总归是有点心疼的。而且,新股发行审批流程长,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,发股票也未必能融到多少钱,甚至会影响股价。另一方面,发纯粹的公司债,就要按时支付利息,这对现金流不是很充裕的公司来说,是个不小的负担。万一经营出现波动,利息支付出现问题,那信用等级会直线下降,后面再想借钱就难了。

尤其是一些成长性好,但短期盈利能力不太稳定的科技型企业,或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才能见效的创新型企业,传统发债的压力太大。它们的未来价值体现在成长性上,而不是眼下的现金流。这时候,如果能有一种工具,既能提供融资,又能把一部分“利息”的支付,和公司未来的成长性挂钩,甚至在公司真的发展起来后,把债权变成股权,那就完美了。

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转债的第一个核心逻辑:在传统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之间,创造了一个更具弹性的融资模式,能够更好地匹配企业的生命周期和融资需求。

投资端的需求:寻找稳健中的超额收益

站在投资者的角度,我们希望什么?风险可控,收益稳定,最好还能有点超额收益。纯股票波动太大,尤其是在熊市,跌起来那是真吓人。纯债券,收益相对固定,但在低利率环境下,显得有点“鸡肋”,很难满足我们对财富增值跑赢通胀的期望。这时候,可转债就显得非常有吸引力了。

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“债券+期权”的组合。它有一个票息,虽然不高,但至少提供了一个底层的安全垫,即使股市大跌,公司基本面也没崩,债持到期,本金还能回来(除非公司真的破产了,这个风险哪里都有)。但更关键的是它“能转股”的那个特性。一旦公司股价上涨,超过了转股价,你就可以把债券转成股票,享受到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。这相当于你花一份钱,同时获得了债券的保底收益和股票的潜在高收益,而且这个转股权,你可以在一定期限内自主选择行使与否,给了你很大的灵活性。

这种“保底+弹性”的特性,在市场震荡加剧的当下,尤其受到青睐。它能够帮助我们在追求稳健的同时,捕捉到市场的上涨机会,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。尤其是一些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,他们看中的是公司的长期价值,可转债提供了一种更温和、更具策略性的参与方式。

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

除了企业和投资者的内在需求,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市场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。早些年,国内的资本市场还不像现在这么成熟,很多创新性的金融工具的引入,都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。可转债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融资工具,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被广泛运用。引进并本土化,能够丰富国内的融资工具箱,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。

从监管层面来看,虽然可转债在上市前需要经过审批,但相比于IPO,它的流程相对简便,能够更快地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。同时,对于投资者来说,它提供了一种风险相对可控的 equity-like(类股权)投资产品,降低了参与股权市场的门槛,也引导了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。

而且,随着市场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参与到可转债的投资和交易中,进一步激活了市场。像一些专门投资可转债的基金,还有一些大型券商的自营部门,他们对可转债的研究和定价能力很强,也为市场贡献了流动性,使得可转债的交易更加活跃。

实践中的一些观察与体会

我自己也接触过不少可转债项目,也管理过一些可转债相关的投资组合。说实话,这玩意儿,看起来简单,但里面门道多着呢。很多时候,我们看到一个可转债,第一反应是“这个公司业绩不错,股价也涨得可以,应该可以转股”,然后就去冲。但实际操作中,很多情况会出乎意料。

比如,公司股价虽然一直涨,但就是不涨到触发强赎的那个价格。要知道,一旦触发强赎,而且赎回价格低于你买入的转债面值,或者低于你预期的转股价值,那你的收益空间就会被大大压缩,甚至可能亏损。我就碰到过这样的项目,债券持有了好几年,股价一直稳步爬升,但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就到强赎价,最后等来了赎回,一看价格,哎呀,比我买的时候还低了点。这就是一个典型的“到期收益率”和“潜在转股收益”之间的权衡问题。

还有,就是转股价的设定。公司在发行可转债的时候,会设定一个转股价,这个价格决定了你用多少钱能换多少股。如果初始的转股价设得太高,那么即使公司业绩不错,股价涨了很多,也很难达到转股的要求。这个时候,往往需要公司进行“向下修正转股价”,把转股价调低,这样才能吸引投资者去转股。这个修正的过程,本身就包含了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,也反映了公司对未来股价的预期。

另外,还有一些“债底”的保护作用。我见过一些公司,虽然在股市低迷的时候,股价没怎么涨,甚至还跌了,但因为发行了可转债,持有人可以通过持有债券来获得票息,并且在到期时拿回本金(当然,这需要公司不违约)。这个“债底”的保护,让投资者在面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时候,多了一层心理上的安慰,也使得可转债在资产配置中,扮演着一种“稳健增值”的角色。

总结:一个进化的金融工具

所以,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:为什么会出现转债?在我看来,它不是凭空出现的,而是金融市场在不断发展和演进过程中,为了解决传统融资和投资模式的局限性而诞生的一个产物。它巧妙地融合了股权和债权的特性,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更灵活、更具弹性的融资渠道,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风险相对可控、收益潜力更大的投资选择。

它是一个工具,用得好,能为企业和投资者带来双赢。但同时,它也是一个复杂的金融衍生品,需要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才能驾驭。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,每一个可转债背后,都有其独特的发行逻辑、定价模型和市场博弈。理解了这些,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它的机会,规避它的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