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在问乐视的股票代码是多少,这个问题,说实话,当年我刚入市那会儿,也一样,到处搜。但现在回想起来,问这个问题,可能更像是问一个已经过去的时代,或者说,问的是那个时代里,我们曾经的那些投入和故事。毕竟,现在的乐视,跟当年那个风光无限的乐视,已经不是一回事了。
我记得最清楚的,大概是2015年,那时候乐视电视、乐视手机,还有那个乐视体育,简直无处不在。发布会开得一个比一个盛大,贾总(贾跃亭)的“生态”概念,讲得是天花乱坠,振奋人心。那时候,跟朋友聊天,总会说到乐视,感觉它是中国互联网公司里,一股强劲的新生力量,好像什么都能做,而且做得有模有样。股价也一度涨得很高,很多我认识的股民,都跟着赚了钱,那时候大家对乐视的未来,充满了期待。很多人都在问乐视的股票代码是多少,方便大家去关注,去买入。
那时候,乐视的股票代码,我印象里好像是“300334”。这个数字,代表着多少人的希望,多少人的财富,也代表着多少人后来的叹息。我记得有一次,为了一个乐视体育的季票,还特意研究了半天,感觉真的融入到了它的生态里。公司当时给人的感觉,就是敢想敢干,而且执行力很强,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。
但现在回想,那时候的增长,很大程度上是靠着资本堆出来的,很多项目,其实是在烧钱,而且是那种没有太多盈利模式的烧钱。比如乐视体育,版权费用天文数字,但怎么从用户那里收回成本,怎么盈利,一直是个模糊的点。这种模式,一旦现金流断了,或者外部环境稍微有点变化,就很容易出问题。
后来,大家也都知道了,乐视出了很大的资金问题,一系列的危机爆发。股票价格一路下跌,最后被强制退市。这个过程,对于很多一直持有乐视股票的投资者来说,是相当痛苦的。我身边就有朋友,当初all in,结果血本无归。那时候,大家再问乐视的股票代码是多少,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反思,而不是当初的那种热情。
退市是个什么概念?简单来说,就是它不再是沪深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了,你手里的股票,虽然理论上还有价值,但已经很难在公开市场上交易,变现也变得极其困难。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损失,更是对投资者信心的巨大打击。我记得当时我一个长辈,他问我乐视股票还能不能买,我当时的建议就是,风险太大了,赶紧止损。但有些人,就是不肯认输,总觉得公司会翻身。
从乐视的经历里,我学到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不能只看概念和故事,一定要看公司的基本面,看它的盈利能力,看它的现金流。尤其是在这种快速扩张、烧钱的互联网公司,一旦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,整个系统就可能崩塌。退市,就是这种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最终结局。
现在,如果你还想知道乐视的股票代码是多少,准确地说,乐视网(原代码300334)已经退市了。它之后是以“新三板”的形式存在,但交易规则和主板完全不一样,流动性也差了很多。而且,现在的乐视,跟过去那个大家熟知的乐视,规模和影响力都小了很多。
我偶尔还会关注一下它的一些动态,主要是出于一种“故地重游”的心态。你会发现,曾经那些风光无限的产品线,很多都已经消失了,或者变成了小众产品。公司一直在努力转型,尝试新的业务,但要重拾当年的辉煌,非常困难。毕竟,资本市场的信任一旦丧失,要重建起来,比登天还难。
乐视的例子,其实也反映了当时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一种现象:一种过于激进的生态扩张模式。很多公司都在模仿,都想建立自己的“护城河”,但并不是所有的生态都能成功。关键在于,这个生态能不能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,能不能形成健康的商业闭环,而不是靠不断融资来维持。
当年,乐视的“平台+内容+终端+应用”的生态,听起来很美好,但执行起来,每个环节的投入都非常大,而且相互之间的协同效应,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畅。尤其是内容版权,是真金白银地烧。一旦资金链断裂,整个生态就成了空中楼阁。
对我来说,乐视的股票代码,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,它是一个时代的印记,是一个关于梦想、关于泡沫、关于教训的缩影。希望还在市场里摸爬滚打的朋友们,都能从这些经历中吸取教训,保持清醒的头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