券商将怎么样?从业者的一些杂乱想法

期货问答 (7) 16小时前

券商将怎么样?从业者的一些杂乱想法_https://cj001.lansai.wang_期货问答_第1张

“券商将怎么样?”这问题,问出来的时候,往往带着点儿探询、点儿焦虑,尤其是在市场波动剧烈的时候。很多人可能就想着,股价涨了,券商们是不是就数钱数到手软?跌了,是不是就得勒紧裤腰带?其实,事情没那么简单,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天天泡在里面的,感受会更复杂些。

市场波动下的真实写照

别看媒体上总是报道谁谁谁又赚了多少,那多是站在台前的投行业务,或者是权益交易部门里那些真正能“搏”到一把的。但更多的时候,尤其像最近,市场情绪起来得快,下去得也快,客户跟着情绪跑,我们这些做业务的,感觉就像是在风浪里推着小船,努力保持平衡。客户亏了钱,赎回基金、卖股票,我们手里负责的规模就往下掉,奖金也跟着打折。有时候,你给客户分析得头头是道,他就是不听,非要追涨杀跌,结果亏了,反过来还会抱怨你当初没“盯紧”他。

再者,我们内部的考核,很多时候不完全跟客户收益挂钩,更多的是看你能带来多少“活期”资金,或者能卖出去多少“收益相对稳定”的产品。这就会导致一种奇怪的现象:即使市场风险很高,客户赚钱的概率很低,为了完成考核,你还得想办法把产品推出去。当然,我们有合规部门盯着,但“灰色地带”总还是有的。比如,有些结构化产品,设计得非常复杂,普通投资者根本看不懂,但只要有一线机会,总有人会愿意买单。

尤其是一些中小券商,日子会更难过。大型券商家大业大,有资源,有品牌,客户基础也深厚。而中小券商,为了生存,可能就得在某些细分领域下功夫,比如某个特定的行业研究,或者某个区域的市场拓展。我见过不少同行,为了拉一个客户,从早跟到晚,陪吃陪喝陪聊,最后就谈成一个几万块的账户,心里真不是滋味。

业务模式的深度变革

现在咱们券商的业务,早就不是以前那种只靠佣金吃饭的日子了。佣金费率一路走低,再这样下去,很多小型营业部可能就得关门了。所以,大家都在想方设法转型,往“财富管理”上靠拢。这听起来挺高大上的,说白了就是从“卖产品”变成“提供服务”。要帮客户规划资产,做长期的投资方案,而不是一次性卖给你一个基金或者股票。这中间涉及到很多东西,比如客户画像,风险评估,产品匹配,甚至还有一些心理咨询的成分。

这转型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首先,我们的从业人员,很多都是从传统的交易员、客户经理转型过来的,之前没怎么受过系统的理财规划教育。要让他们去理解什么叫“客户生命周期”,什么叫“资产配置”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公司也组织培训,但效果怎么样,得看个人悟性,还得看他们愿不愿意放下过去的“经验”。

其次,客户的观念也需要改变。很多客户还是习惯于“炒股”,看到股价涨了就高兴,跌了就骂娘,让他们接受“长期投资”、“分散风险”的概念,会非常困难。你告诉他,买个指数基金,每年稳稳赚个百分之五,他可能觉得没意思,不如去追那个热门概念股,搏一把大的。这种观念上的冲突,是我们做财富管理zuida的阻力之一。

科技赋能与数据驱动

当然,科技是绕不开的话题。现在每个券商都在强调“科技赋能”,什么大数据、人工智能,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。理论上,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准地识别客户需求,推荐更合适的产品,甚至预测市场走势。比如,通过分析客户的交易行为,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,偏好哪些行业,甚至在他情绪不高的时候,可以主动推送一些“安抚性”的资讯。

但实际操作中,很多所谓的“黑科技”,也就是锦上添花,真正能颠覆性的东西,还在探索阶段。比如,我见过一些智能投顾系统,输入一堆数据,它就给你一套投资组合。但那个组合是怎么出来的,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,很多时候我们也说不清楚。有时候,客户问起来,我们自己都觉得心虚。而且,这些系统对数据的要求非常高,我们的数据本身可能就不够完善,或者不够及时。

更现实的问题是,科技的投入非常大,而且见效慢。一些大型券商,比如中信证券、海通证券,每年在科技上的投入都是以亿计的。而我们这些中型券商,可能只能在一些基础的系统升级上花钱。这就会导致在用户体验上,在后台的效率上,我们可能跟大券商的差距越来越大。

合规与风险管理的挑战

说实话,监管越来越严,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,但也是挑战。以前有些操作,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,现在不行了。特别是涉及到一些结构化产品,或者客户适当性管理,都得按规矩来。比如,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,以前可能就问几个简单的问题,现在得做一套非常详细的评估,而且还得留痕,万一出了事,这套评估体系就成了我们的“护身符”。

不过,严格的合规也意味着我们的一些业务开展会受到限制。某些高风险、高收益的产品,可能就很难再推给普通客户了。这对于我们这些想通过“创新”来搏一把的业务人员来说,无疑是一种约束。而且,合规部门越来越强大,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细致,有时候,一封邮件,一个tel,就能把你一个新业务的推广计划给毙掉。

而且,风险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。市场随时都在变,风险也在变。我们得不断地去学习新的风险识别方法,新的控制手段。就好像你开着车,既要往前开,还得时刻注意路边的标志,防止偏离轨道。有时候,压力真的很大。

未来展望:机遇与挑战并存

总的来说,“券商将怎么样?”这个问题,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。短期内,市场波动肯定还会继续,我们的业绩也会随之起伏。但长期来看,中国经济还在发展,资本市场的改革也在深入,这些都为券商提供了发展的空间。

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真正地转型成功,从一个“通道”变成一个“服务商”。能不能真正地以客户为中心,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和产品。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,不断地创新,同时也要接受更严格的监管。那些只想着躺着赚钱,或者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的时代,恐怕是真的一去不复返了。

我个人觉得,未来最有潜力的,还是那些能够真正掌握科技、洞察客户需求、并且能够提供专业、个性化服务的券商。那些还在原地踏步,或者抱着老一套不放的,日子恐怕会越来越难过。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人,也得跟着时代一起进步,否则,很容易就被淘汰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