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定向”是什么意思?一个做了很多年营销的人的真实理解

财经问答 (5) 6小时前

“定向”是什么意思?一个做了很多年营销的人的真实理解_https://cj001.lansai.wang_财经问答_第1张

说到“定向”,好多人脑子里冒出来的可能是“精准投放”、“用户画像”,听起来挺玄乎。但我自己做下来,觉得这玩意儿没那么高大上,更像是在杂乱的信息流里,找到一条能让你的信息被真正想看的人看到的路子。它不是让你一上来就想猜透别人肚子里那点儿小心思,而是先把自己要说的东西,跟那些可能听得进去的人,搭上点儿关系。

“定向”的起点:别把“我想说”变成“他们想听”

我刚入行那会儿,也犯过一个特别傻的错误:觉得我产品这么好,我就大声喊,总有人会听到。结果呢?就像对着大海喊话,声音再大,也只有离你最近的几块石头会回应。那时候,我们做过一个推广,产品定位是一个小众的户外装备,本来想覆盖所有喜欢户外的,结果投了很多渠道,花费不少,转化寥寥。事后复盘才明白,那些“喜欢户外”的人,他们的需求太分散了,有的喜欢爬山,有的喜欢露营,有的只是周末去公园走走。你泛泛地说“户外”,谁会觉得是为你量身定做的?

这让我开始琢磨,什么叫“什么叫定向”。在我看来,它首先是一种思维的转变,从“我有什么,我有什么优势”转变为“谁最有可能需要我的东西,以及他们会在哪里出现”。这听起来简单,但执行起来,涉及的学问就多了。不是简单地拉一个用户画像,说“他们年龄在25-35岁,喜欢运动”,那样太粗糙了。你需要去理解,他们具体喜欢什么样的运动,为什么喜欢,他们平时通过什么平台获取信息,甚至他们在遇到问题时,会搜什么样的关键词。

举个例子,之前我们为一个户外背包品牌做推广,一开始也是笼统地投“户外爱好者”。数据不好看。后来我们聚焦到“徒步旅行者”,并且进一步细分到“轻装徒步爱好者”,因为我们的背包主打轻便。然后我们去研究,这些轻装徒步爱好者,除了会搜索“徒步攻略”、“登山技巧”这些词,还会看哪些博主的视频?会在哪些论坛讨论装备?甚至,他们出发前,会在什么天气预报App上查信息?找到这些“连接点”,才是“定向”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。

定向的实践:从“广撒网”到“狙击手”

“定向”的落地,离不开数据和工具。以前觉得这些东西很神秘,现在回看,其实就是把我们对用户的理解,用工具化的方式去实现。比如,你会发现很多推广平台,都会有详细的人群属性设置,从年龄、性别,到兴趣爱好,甚至到你的职业、你的消费习惯。这些都不是凭空来的,是平台根据大量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出来的。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为一个咖啡机品牌做推广,发现精准投放到“对生活品质有要求”、“关注咖啡制作细节”的人群,效果比投“喜欢喝咖啡”的人群要好得多。

更进一步,什么叫定向还体现在内容的匹配上。你定向到了对轻装徒步感兴趣的人,那你就要想,我给他们看什么内容?是介绍背包轻便性的文章?还是分享一条适合轻装徒步的路线?还是一个使用测评视频?内容和受众的“适配度”越高,定向的效果就越好。这就像你去拜访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,你不能空着手去,也不能拿一堆不相关的礼物。你要考虑朋友的喜好,带他真正需要或者喜欢的东西。

当然,定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。市场在变,用户也在变。有时候,你以为的“定向”可能已经过时了。我有一个亲身经历,我们曾经为一个旅游产品做了一个非常精准的定向,效果好得惊人,用户转化率非常高。当时我们非常得意,就一直按照这个思路去操作。结果几个月后,效果开始下滑。后来我们才发现,原来是那个旅游季过去了,新的旅游热点起来了,我们之前的“定向”人群,他们的兴趣点已经转移了。这告诉我,所谓的“定向”,其实是一个持续观察、学习和调整的过程,而不是一次性的设定。

为什么“定向”会失败?

说到失败,我遇到的最多的一种情况,就是 什么叫定向 被理解成“简单过滤”。比如,平台提供了一个“商务人士”的标签,然后我们就把广告直接投给这个标签。但问题是,什么样的商务人士?是刚创业的小老板,还是大公司的中层管理者?他们关注的点,关注的媒体,可能完全不一样。你泛泛地投“商务人士”,跟投“所有人”没太大区别,甚至可能更糟,因为你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去“冒犯”那些对你产品不感兴趣的“商务人士”。

还有一种失败,是基于不准确的“用户画像”。我见过有些团队,花很多时间去画用户画像,结果画像画得很漂亮,但跟真实用户的行为逻辑脱节。他们可能认为,喜欢某个明星的人,就一定会喜欢这个明星代言的产品。但实际上,很多人只是喜欢那个明星的作品,对他的商业代言可能并不感冒。所以,用户画像只能作为一种参考,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用户实际的行为数据上。

另外,内容和定向的脱节也是一个大问题。就算你把人群定得再准,但你给他们看的内容,跟他们真正想要的不搭边,那也白搭。我们之前做过一个案例,就是针对那些希望提升居家生活品质的人群,去推广一款智能家居产品。用户画像定得挺准,但是我们产出的内容,都是在讲产品技术有多牛,参数有多高。结果用户反馈是,“听不懂”、“跟我没什么关系”。后来我们换了角度,拍了几个视频,展示了产品是怎么让生活更便捷、更舒适的,比如下班回家,灯光自动亮起,音乐自动播放,那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感觉,用户才真正get到。

“定向”的进阶:场景与触点

真正做得好的“定向”,其实是在特定的“场景”和“触点”上,把信息精准地传递给那些正在考虑或者有需求的用户。比如,当一个人在搜索“长途旅行背包推荐”的时候,他很可能就是在考虑buy背包。这时候,你的信息出现,就是“场景匹配”。又比如,有些人可能在浏览某个旅行攻略website,当你在那个website上投放广告,展示的是适合他们攻略目的地的装备,这就是“触点匹配”。

什么叫定向”的精髓,其实就是利用数据和技术,找到这些用户可能出现的“场景”和“触点”,然后在这些地方,用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,传递对他们有价值的信息。这需要我们对用户行为有更深的洞察,不仅仅停留在“他是什么人”,更要思考“他在什么情况下会需要我”。

最近几年,随着一些新兴平台的崛起,以及用户线上线下行为数据的打通,定向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。比如,基于位置信息的定向,可以在用户经过某个线下店铺时,向他推送优惠信息;基于购物行为的定向,可以捕捉到那些最近在关注某个品类的用户。这些都需要我们保持学习的心态,不断去探索和尝试。

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

所以,总的来说,什么叫定向,在我看来,是一个基于对目标用户深刻理解,运用数据和工具,在合适的时间、合适的地点,通过合适的内容,与用户建立连接的过程。这个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,而是需要不断地测试、分析、调整和优化。它要求我们既要有宏观的策略思考,也要有微观的执行细节。说到底,它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思维,只不过,这种“用户中心”,是建立在对用户需求的真实洞察和对市场行为的精准把握之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