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通盘选多少的合适?这事儿,得掰开了聊

会计问答 (2) 2小时前

流通盘选多少的合适?这事儿,得掰开了聊_https://cj001.lansai.wang_会计问答_第1张

“流通盘选多少的合适?” 这个问题,说实话,但凡在二级市场摸爬滚打过几年的人,心里都有杆秤。但要说给个标准答案,那可就有点难为人了。毕竟,市场瞬息万变,不同阶段、不同行业,对流通盘大小的“容忍度”和“偏好”那都是不一样的。

对流通盘大小的直观感受

我刚入行那会儿,特别迷恋那些流通盘小的票。总觉得盘子小,市值低,稍微来点资金就能拉起来,弹性大。那时候,很多朋友也这么看,认为流通盘小意味着更容易被控盘,也更容易在短期内看到爆发。我们还经常一起研究,看哪个公司刚刚股改完,或者经过一轮下跌后,流通盘突然变小了,就觉得里面有机会。确实,也逮着过几只,那感觉,爽!

但后来,经历了几次市场低谷,尤其是遇到一些“仙股”或者因为流通盘太小导致交易不活跃,无人问津的票,才慢慢意识到,流通盘小,有好有坏,绝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。盘子太小,流动性差,你想进就进,想出就出,那才是真麻烦。特别是遇到一些突发利空,想跑都跑不掉,只能眼睁睁看着股价一路向下,那滋味,比亏损本身还难受。

反过来,那些流通盘巨大的公司,比如一些老牌的蓝筹股,你一看盘子,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流通股,想拉涨停,那是何等巨大的资金量?所以,一般情况下,它们更倾向于稳定增长,或者说,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看到明显的股价变动。但好处是,流动性好,你想买多少,通常都能买到,想卖多少,也基本能卖掉,而且对股价的影响相对较小。

流通盘大小与市场情绪的关系

我一直觉得,流通盘的大小,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市场的情绪和资金的投机性。小盘股,尤其是那些流通盘几十个亿以下的,更容易吸引短线资金和题材炒作。一旦有了概念,资金涌入,股价就能像坐火箭一样往上蹿。那时候,你经常会看到一些“妖股”,动不动就翻倍,但往往也跌得很快。这种玩法,对个人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,也需要对市场热点有极强的敏感度。

而大盘股,流通盘一旦上了百亿、几百亿,大家对它的预期就不会是那种短期暴涨,更多的是一种价值投资的视角。当然,也不是说大盘股就不能炒,只是需要更大的资金量,或者更强的逻辑支撑。所以,当你看到一些本来流通盘不大的票,突然因为重组、并购或者业绩爆发,导致流通盘迅速扩大,这时候,你反而要多留个心眼。因为,这可能意味着市场的“定价权”在发生变化,原有的“小盘逻辑”可能就不适用了。

如何结合其他因素看流通盘

说到底,单一地看流通盘大小,就像脱离了衣服谈身材,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我个人在实操中,更喜欢把流通盘大小放在一个综合的框架下去看。比如,我会关注公司的基本面。一个基本面扎实,盈利能力强,未来发展前景好的公司,即使流通盘稍微大一些,长期来看,也比那些盘子小但基本面一塌糊涂的公司要稳妥得多。

再者,要看公司的股东结构。如果一个公司,流通盘虽然不算大,但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很高,而且筹码集中度很高,这种票,一旦遇到利好,可能股价会比流通盘同样大小但股东分散的票上涨得更快。当然,反过来,如果大股东有减持的意愿,或者有质押风险,那么筹码的集中也会成为一种危险信号。

我的一些观察和实践

举个例子,我之前关注过一家做新材料的公司,刚上市那会儿,流通盘也就二十亿左右,小而美,题材也热门。当时很多朋友都盯着。但很快,公司为了扩大产能,进行了一轮定向增票,流通盘一下子上来了,到了五十亿。很多人觉得机会没了,但我在研究后发现,这次增发引进的是战略投资者,而且募集的资金确实能支撑公司的产能扩张。所以我反而加仓了。后来,随着公司业绩的兑现,股价一路走高。这说明,流通盘的变化,有时是公司发展阶段的一个标志。
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一些周期性行业,比如煤炭、钢铁。这些行业本身就伴随着巨大的体量,流通盘自然也都不小。但如果你在一个周期的底部买入,虽然盘子大,但随着行业的复苏,它们的弹性也会非常惊人。这种时候,你关注的重点可能就不是流通盘的大小,而是周期的拐点。

所以,回到最初的问题,“流通盘选多少的合适?” 我觉得,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。它需要你结合公司的行业属性、发展阶段、基本面、股东结构、市场情绪,甚至是你个人的风险偏好来综合判断。有时候,一个盘子不大不小的票,流动性恰到好处,基本面也不错,这种“刚刚好”的状态,反而是最舒服的。但说实话,这种“刚刚好”往往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你得持续去观察和跟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