损失贷款是逾期多久?这其中的门道,没点经验谁说得清

股市问答 (3) 5小时前

损失贷款是逾期多久?这其中的门道,没点经验谁说得清_https://cj001.lansai.wang_股市问答_第1张

“损失贷款是逾期多久?” 问这个问题的人,十有八九是刚入行,或者是在梳理流程时碰到了这个节点。其实,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,背后牵扯的逻辑可不少。很多人一上来就想着找个硬性的数字——比如逾期30天、60天、90天,就算完了。殊不知,这只是表象,真正决定一笔贷款是否会变成“损失”,影响因素太多了,逾期只是其中一个很直观的指标。

逾期,只是起点

我接触过的不少新人,总觉得逾期一定天数,就自动进入“损失”的范畴。但实际上,在很多金融机构,尤其是一些小贷公司或者银行的某些特定业务线,“逾期多久”这个概念,其实是和“核销”、“减值”等更深层次的会计处理挂钩的。比如,我们内部在做风险分类的时候,逾期90天以上通常会被划入关注类,但要走到“损失”这一步,还有一个评估过程。我们不能简单地说,逾期90天就是损失,这可能是在某些监管要求下的一种划分,但实际操作中,还得看借款人的还款意愿、抵押物情况、甚至我们追回的成本等一系列因素。

我记得刚开始做风险管理的时候,有个项目,一笔款项逾期了快120天,客户那边承诺会还,但一直拖着。按照当时的内部规定,逾期60天就应该启动催收升级,90天可能就要考虑“损失”了。但是,这笔贷款后面有很好的抵押物,而且客户的实际经营状况也不算太差,只是现金流暂时有点紧张。我们当时就做了个判断,如果立即按“损失”处理,银行肯定是要计提准备金,一次性承受损失。但如果再给点时间,加强沟通和催收,可能还有回款的希望。最后,我们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沟通和一些临时的展期方案,虽然过程曲折,但最终还是收回来了大部分款项,避免了一次较大的直接损失。

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来,逾期天数只是一个信号,它告诉我们“有问题”,但绝不是判决书。更何况,不同的贷款产品,不同的风险偏好,对逾期的容忍度也不同。比如,我们消费金融部门的短期小额贷款,逾期30天可能就已经很不妙了;但如果是银行的中长期抵押贷款,逾期60天以内,如果客户配合,可能还在可控范围内。

“损失”的定义,不止是逾期

那么,到底什么才算“损失”?从实操角度看,一笔贷款真正变成“损失”,通常是基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判断:

第一,借款人确实丧失了还款能力。这不是简单地说“没钱”,而是指他的收入来源枯竭,或者负债过高,已经无法通过正常手段偿还贷款。这种情况下,即使有抵押物,其价值也可能不足以覆盖全部本息,或者变现过程极其困难,成本过高。

第二,经过所有合法合规的催收手段,仍无法收回款项。这包括了tel催收、信函通知、上门拜访、法律诉讼等一系列步骤。如果这些都做了,依然颗粒无收,或者回款金额远低于我们的预期,那基本可以定性为损失。

第三,监管和会计准则的要求。有些时候,即使我们觉得还有希望,但按照会计准则和监管要求,达到一定逾期时点或者符合某些特殊条件的,也必须计提减值或者核销。这是一种风险拨备,也是对资金安全负责的表现。

我遇到过一些案例,客户逾期了很久,但始终保持着非常良好的沟通,甚至还能定期支付一些利息,只是本金还不上。这种情况下,我们不能简单地定义为“损失”,而更倾向于将其视为“不良”。“损失”通常意味着几乎没有收回的可能了。

实际操作中的“模糊地带”

说到逾期多久算损失,其实这个“多久”在实际操作中,很多时候是弹性的。我们的风险管理部门,包括催收部门,经常会碰到一些“灰色地带”。比如,一笔贷款逾期了80天,客户说下个礼拜就能把本金补上,但由于某种原因(比如公司内部流程卡住了,审批部门还没批复),导致最终的还款晚了几天,超了90天。这种情况下,我们是按90天以上的“不良”来算,还是按客户承诺的“即将还款”来处理?这都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,结合客户的信用记录、还款意愿、以及我们掌握的其他信息来判断。

我曾经在一家公司,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客户逾期了65天,我们准备上报到“关注类”,但客户突然说,因为一个重要的合同谈成了,马上就能回笼一大笔资金,要求给我们支付大部分欠款。我们当时也很纠结,一方面要遵守流程,另一方面又想抓住这个潜在的回款机会。最终,我们冒着一定的风险,暂时搁置了上报,和客户保持了更紧密的沟通。好在,客户很快就兑现了承诺,虽然流程上有点“破例”,但结果是好的。这件事情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到,数据和流程是基础,但最终的判断,还需要人的经验和对情况的把控。

关于“损失”的常见误区

上面说的这些,也引出了一个关于“损失”的常见误区:很多人以为“逾期”就是“损失”的同义词。事实上,两者是有区别的。逾期仅仅是贷款违约的一个阶段性表现,而损失,是最终无法收回本金和(或)利息的结局。我们可以把逾期看作是“生病”,而损失则是“病情恶化到无药可救”。

另一个误区是,将“核销”等同于“损失”。贷款核销,是会计上的一个处理方式,是将不良资产从报表上剥离出去,以减轻对银行利润的影响。但是,核销并不代表这笔钱就真的“永远收不回来了”。很多被核销的贷款,后续如果客户情况好转,或者我们找到了新的追回途径,还是有可能收回一部分甚至全部的款项。所以,核销是账务处理,损失是结果的描述。这两者需要区分开来看。

从逾期到损失,我们需要做什么?

所以,回到“损失贷款是逾期多久”这个根本问题,我的理解是: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“多久”。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取决于很多因素,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意愿、抵押物价值、催收的有效性、以及我们自身的风险管理策略和会计处理方式。一个成熟的金融机构,不会简单地以逾期天数来划定损失,而是会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和处置体系。

我们在这里,尤其是在我们公司,像 website名称 这样的平台,做的是小额信贷业务,对风险的把控会更加精细。我们的风控团队会持续跟踪每一笔贷款的逾期情况,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判断,去预测潜在的风险,并及时采取措施。我们不是等到逾期了很久才去想办法,而是尽可能在早期就发现问题,并且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案。

总的来说,理解“损失贷款是逾期多久”这个问题,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判断依据,而不是死守一个数字。这其中有艺术,也有科学,需要经验,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