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会有央企?一些不那么官方的解读

财经问答 (3) 3小时前

为什么会有央企?一些不那么官方的解读_https://cj001.lansai.wang_财经问答_第1张

总有人问,我们这“央企”到底是怎么来的?感觉像是个天然就存在的概念,但细究起来,它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历史选择、国家战略和现实考量的结果。很多时候,大家对央企的理解可能有点模糊,觉得就是国家开的公司,但具体为什么国家要自己“搞”这些大企业,而不是交给市场或者地方政府,这背后原因可不止一个。

国家战略的“排头兵”

最根本的原因,还是服务于国家战略。想想咱们国家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的体量,很多基础性的、需要巨大投入、周期长、风险高,但又对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行业,比如石油、电力、通信、航空、铁路,这些行业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强力推动和统筹,是很难发展起来的。举个例子,当年咱们要搞自己的核电,或者要建设全国性的电网,那不是一个地方政府能承担的,也不是哪个民营企业能玩得动的,这需要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。央企恰恰就是承担这个角色。

你看,这些行业往往是国民经济的命脉,一旦出现问题,影响的是整个国家。所以,国家需要通过直接掌控一些大型企业,来保证这些关键领域的稳定运行和发展方向。这是一种“战略安全”的考量。你想,如果电力系统全被外国资本控制了,或者通信基础设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,那得多被动?所以,央企是国家战略落地的重要载体和执行者。

当然,这也不是说央企就一定比其他企业“高级”,只是说它们承担的责任和使命,注定了它有这样的出身和定位。在过去,很多央企是直接由政府部门管理的,也就是所谓的“部属企业”,后来才逐渐市场化、公司化,变成今天的央企集团。这个过程本身也说明了,它的源头是国家意志。

资源整合与规模效应

另一个重要原因,是资源的整合和发挥规模效应。很多央企都是在特定时期,整合了全国范围内同行业的国有资产和资源形成的。比如,以前全国各地分散着很多国有炼油厂、化工厂,国家通过重组、合并,成立了像中石油、中石化这样的巨头,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,避免同质化竞争,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。

这种整合的好处非常明显。一方面,可以集中资金、技术、人才,形成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。比如,航空发动机这种技术密集型产业,没有一个足够大的平台去支撑,是很难突破的。另一方面,通过规模化经营,可以在原材料采购、生产制造、市场销售等方面获得成本优势,也能在国际市场上更有话语权。

我接触过一些央企的内部人士,他们讲到,早期很多重组过程并不容易,涉及到大量的资产评估、人员安置、债务处理等等,但从长远来看,这种整合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。它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也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。

弥补市场失灵与公共服务
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当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失灵,或者需要提供普惠性的公共服务时,央企也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。比如,一些偏远地区的电力、通信覆盖,或者承担一些政策性的亏损项目,市场化的企业可能因为利润不高而不愿意去,但国家需要保证这些基础服务的普遍可及性,这时候央企就上了。

我之前的一个项目,就是要给一些非常偏远的山区村落铺设光纤网络。当地人口密度极低,通信运营商自己来做,成本高到根本无法覆盖。最后是国家出面,通过某个央企的子公司来承担这个任务,虽然单个点的成本很高,但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看,是必须做的。这就像是一些基础性的科研投入,短期内看不到直接的经济回报,但对整个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。

这种“弥补市场失灵”的功能,是央企区别于一般市场主体的一个重要特征。它们不仅仅追求利润zuida化,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。当然,如何平衡好商业化运营和社会责任,是央企一直在探索的课题,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挑战。

改革开放中的角色演变

到了改革开放之后,央企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多变化。我们看到,很多央企从计划经济下的“办社会”模式,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,剥离社会功能,聚焦主营业务,参与市场竞争。这个过程中,有的央企焕发了新的生机,成为国际一流企业,有的则面临转型困难,甚至被整合或淘汰。

我记得十几年前,接触过一家老牌的装备制造央企,当时正值国企改革的关键时期。这家企业规模很大,但内部管理比较粗放,技术创新也相对滞后。他们那几年的改革,就是把一些非主营业务剥离出去,比如后勤服务、子弟学校等等,然后大力引进市场化的人才和管理模式,同时加大研发投入。这个过程很痛苦,但也确实让企业重新找回了活力。

而且,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,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央企,或者是一些央企的战略性调整。比如,为了推动新兴产业发展,国家可能会组建一些新的央企,或者对现有央企进行战略重组,让它们去承担新的国家战略任务。这种动态调整,也说明了央企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大局。

一些现实的挑战与思考

当然,央企的存在也不是没有争议。有时候,大家会担心央企会不会因为有国家背景,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不公平的优势,或者担心它们是否因为缺乏外部压力,导致效率不高、创新不足。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,也是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,一直被反复强调和解决的重点。

比如,在一些与民营企业竞争的行业,如何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,避免“国进民退”的情况,就是个重要议题。还有,如何让央企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,让管理层和员工都能像市场化企业一样,有奋斗的动力和创新的压力,也是一个长期性的挑战。

总的来说,为什么会有央企,这个问题的答案,不是一个简单的“因为国家需要”就能概括的。它是一整套历史、战略、经济和现实考量交织在一起的结果。理解了这一点,可能就能更清晰地看待央企在国家经济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了。